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8篇)

时间:2023-09-12 20:43:04 作者:书香墨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

作为哲学家、学者、作家兼教授的胡适先生,不仅其诗其文对当时和后世有一定影响,其演讲艺术亦因有独特的风度而受到学者的普遍赞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你知道胡适演讲趣闻吗?欢迎借鉴参考。

胡适首倡“白话文运动”,课堂上也便经常相机向学生宣传白话文写作的好处,遇有学生置疑,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一步引导。有一次,一学生说:“白话文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慢条斯理、心平气和地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秘书,我不愿意从政,不想去,为这件事我回了一份电报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这个意思,用文言文自拟一则电报,看看是白话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同学们跃跃欲试,最后选出一份最简练者,仅12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这时课堂很静,大家都凝神注目老师,看老师的白话电报还能怎样简练。此时,胡适像相声演员抖包袱一样,说:“干不了,谢谢!”仅5个字。大家都为先生的讲解暗暗称绝,对白话文写作也日渐有所认识。

难能可贵的恰是学问渊博的大师级学者,将自己的听众、读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于学生,更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心贴心地交流、沟通,而不是以概念口号式的说教,去灌输去教训。一次讲禅宗的“不静观”,他侃侃而谈:“当你看到一位漂亮的,你会神魂飘荡,如醉如痴。可是有禅宗修养的人却纹丝不动。缘何?他不是静止地看到现在的她如何美丽动人,而是看到她将来会变成走路蹒跚的老太婆,甚至变成蛆虫满身爬动的枯骨——想到这些,又有什么可爱呢?”此时,胡适环顾课堂,颇显沉闷低迷,便灵机一动,调侃戏谑道:“在座的各位请放心,没有哪个男士会相信我的混话,下课后,你照样会收到男朋友寄来粉红色的求爱信……”顿时,教室如微风吹皱的湖塘,泛起了欢乐的涟漪。

胡适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枝不蔓,恰到好处。在某大学演讲时,多次引孔子、孟子、孙中山语,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机智而戏谑地写道,“胡说”,引得哄堂大笑。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寓庄于谐,妙哉妙哉。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lord acton)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完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近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无神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礼让》的一篇)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此段讲理想容易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

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

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

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一)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二)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三)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

观今日大学生毕业观念,就能窥见大学极其缺乏大师,缺乏导师。把导师称为“老板”更加凸显大学市场化,这完全背离了教育宗旨。

胡适所生活的时代还是处在国难最紧急的年头,大学生毕业要挑起的胆子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担子!

胡适分析了大学生毕业之后可走的几条路: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天路;以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除了第一条路,走其他的几条路的人,胡适认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缺少做学问的环境,理想与现实相去太远,会使大学生堕落。要防止自己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如何防止堕落呢?胡适给大学生三种防身的药方。

第一个药方是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胡适最爱提倡“问题”,他曾说,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其实主义他的再多,也不如解决些实际问题。中国的事情总是问题多多,总是无有良方解决。胡适说,大学生毕业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逼你用脑子,你自然就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或者设置起一所小实验室来。所以,胡适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反观当下,一些大学生眼里脑里除了玩、钱还有什么?高考后的大肆扔书,也就意味着学习的终止。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大学毕业,学非所用,属于正常。为了糊口而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胡适说,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闲暇往往决定你的终身。胡适列举了很多例子,例如十九世纪的斯宾塞,他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世界思想家。

反观我们职场上的人,八小时之外干了些什么?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时代不幸,正是培养信心的时候。胡适说,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胡适要我们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

反观现在的年轻人,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失意忘形,甚至还有没有信心的人。

细细品读胡适先生这篇毕业演讲稿,一位伟大的导师形象矗立在我心间。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三

(一) 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文是胡适在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事,叙述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 说学生

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现在学生只关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位母亲的苦心,感悟母亲和孩子间的深厚情感。

另外,学生在组织材料和提炼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了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拓宽视野。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3.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学习圈点勾划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母亲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

1. 启发提问法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2. 质疑讨论法

让学生针对课文写法与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问。

3. 运用圈点勾划信息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复述情节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读过书,却把儿子培养成北京大学的教授,她23岁上守寡,做了别人的后母后婆,却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她是严师,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学大家胡适的母亲冯顺弟。胡适先生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深的影响。”那么他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影响,让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共同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板书)

(二) 介绍作者及其母亲资料

你搜到哪些资料,请你说一说。

1胡适简介

(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2介绍其母:冯顺弟。

(三)检查预习

课前安排预习,针对生字词语在字形字音乃至字义上来认识生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五)再读课文

朗读课文,说一说“我”从母亲身上都学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试着在书上圈画出来。

授课时学生可以说:学到了母亲宽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品行。学习上勤奋,做人上刚强。

那么从哪些细节体现出教子严格呢?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归纳出:“当我说轻薄的话时”和“督促我学习严格又是充满爱意”的环节时让同学找出“母亲用舌头舔眼翳”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

当学生找出体现母亲温和宽容的句子时,再让学生读一读当债主除夕之夜到家讨债的部分,去体会文中平实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让学生重点读这一细节“这样过年”“从不”这几个词都体现了母亲的包容和度量。

(六)质疑探究

读过本文,你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研究

学生针对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提出: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是否切题;2写母亲对我的教导就可以了,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经过讨论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写自己在别的方面没有发展机会,除了读书外,给我做人训练的就是母亲,这样顺利过渡到母亲给我的深远影响。而第二个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母亲在平时待人接物方面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可见文章字里行间对母亲饱含怀念敬爱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细节、记叙方面去谈]

(八)作业

母亲常常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的爱从不张扬做作,她把对你的关爱都融到你的生活细节中,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模仿文章写一个小片断。

结语: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的爱,她的榜样给我们一世荫凉,让我们在这样的大树的荫蔽下茁壮成长。

本次课的创新设计之处在于结合文章结尾提出“母亲给了我那些影响?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从而揭示母亲性格,并且围绕母亲发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串起来,从细节上分析了母亲的伟大品质。讲解时注重朗读,把握对细节的理解,给学生读书时间。

反思:

分析时有可能对词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课后补充。

五、板书

板书是文章的思路的归纳,整体内容把握,本课设计主要从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书简洁,一目了然。

严以教子

母亲 宽以待人 怀念 敬爱

刚 气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四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1、《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虽然本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很关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2、《我的母亲》是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准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预习,而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

本文是写母爱的,作者通过四个片段来表现母亲。学习本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感受母亲形象,体会母子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

2、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由于母亲在作则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截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

四个片段其实就是四件事:(1)母亲背我元宵赏灯;(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这四件事,虽然很普通,但它们是最闪光的四个片段,作者摄取来,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3、 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本文的句式一般比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刻画细腻,如“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在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中蕴含着母亲既期待儿子成才又为儿子受皮肉之苦而刺心痛苦的矛盾心情。

本课主要是运用“讨论”、“讲授”“活动”和“cai辅助”四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2)活动法,实行一个“真情告白”的语文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尽诉心中情,以得到互相的体谅、理解,增强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

(3)cai辅助教学方法,运用power-point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发挥其自身较强的编辑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件综合使用,使课件变得生动活泼,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想学、乐学直至学会,达到cai辅助教学的目的。

(4)讲授法,讲授法穿插在整节课,但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必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就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有深一步的理解。

当然,不能单单采用这一方法,课文感情的把握、迁移和升华等必定要老师作适当的点拨,不然学生会容易失去方向,远离目标的。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1、 导入新课

以“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名言导入。

2、 整体感知

学生回忆预习课时所归纳本文写了母亲四个片段的内容和母亲的性格特征,对课文做整体的把握。

3、 探究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

4、 语文活动

(1) 妈妈的真情告白(播放录影)

(2) 子女的真情告白(口头、书面)

5、 总结全文

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来总结全文。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母亲背我元宵赏灯

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慈爱、善良、勤劳、

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能干和具有奉献精神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五

1、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4、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5、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

6、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

7、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8、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9、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10、树本无心结子,我亦无恩于你。

11、要知处世似临阵,终想做人如作诗。

12、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13、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4、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15、对事要于无疑处存,对人要于有疑处不疑。

16、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

17、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

18、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19、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

20、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21、人生观不过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万物同人类的态度。

22、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23、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24、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

25、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

26、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27、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28、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29、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30、花瓣儿纷纷的落了,劳伊亲手拾存,当一封无言的书信,寄给伊心上的人。

31、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32、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33、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34、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

35、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36、学生运动已发生了,是青年一种活动力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决不能压下去的,也决不可把它压下去的。

37、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38、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39、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40、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41、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42、主义的最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

43、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44、都是平常感情,都是平常言语。偶尔碰见个诗人,变化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45、简单说来,拜金主义只有三个信条:第一,要自己能挣饭吃。第二,不可抢别人的饭吃。第三,要能想出法子来,开出路来,叫别人有挣饭吃的机会。

46、若有人骂北大不活动,不要管他;若有人骂北大不热心,不要管他。但是若有人说北大的程度不高,学生的学问不好,学风不好,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47、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48、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49、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50、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个劲。

52、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53、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六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此段讲理想容易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能满足个人的志向,如果这份职业既轻松又赚钱,那么胡适的建议倒也不错。但当时的情况是"毕业即失业",职业尚无,哪里能有"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的追求知识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没有问题可以研究的人,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研究。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毕业生寻得的职业未必适合他所学的;或者是他所学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救济是多发展他的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和活动。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在业余时间做的事业往往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英国哲人弥儿()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但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上都有很重要的贡献。乾隆年间杭州魏之琇在一个当铺了做了二十几年的伙计,"昼营所职,至夜篝灯读书"。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与画家(有柳州遗稿,岭云集)。

第三个方子是:"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应该信仰:今日国家民族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

这是我对两年前的大学生说的话,今年又到各大学举行毕业的时候了。前两天我在北平参加了两个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

对于这样失望的毕业生,我要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你应该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为什么同叫做“大学”,他校的文凭有价值,而你的母校的文凭不值钱呢?还是仅仅因为社会只问虚名而不问实际呢?还是因为你的学校本来不够格呢?还是因为你的母校的名誉被你和你的同学闹得毁坏了,所以社会厌恶轻视你的学堂呢?——我们平心观察,不能不说今日中国的社会事业已有逐渐上轨道的趋势,公私机关的用人已渐渐变严格了。凡功课太松,管理太宽,教员不高明,学风不良的学校,每年尽管送出整百的毕业生,他们在社会上休想得着很好的位置。偶然有了位置,他们也不会长久保持的。反过来看那些认真办理而确能给学生一种良好训练的大学——尤其是新兴的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他们的毕业生很少寻不着好的位置的。我知道一两个月之前,几家大银行早就有人来北方物色经济学系的毕业人才了。前天我在清华大学,听说清华今年工科毕业的的四十多人早已全被各种工业预聘去了。现在国内有许多机关的主办人真肯留心选用各大学的人才。两三年前,社会调查所的陶孟和先生对我说:“近年北大的经济系毕业生远不如清华毕业的,所以这两年我们没有用一个北大经济系毕业生。”刚巧那时我在火车上借得两本杂志,读了一篇研究,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偶然发现那篇文字的作者是一个北大未毕业的经济系学生,我叫他把他做的几篇研究送给陶孟和先生看看。陶先生看了大高兴,叫他去谈,后来那个学生毕业后就在社会调查所工作到如今,总算替他的母校在陶孟和先生的心目中恢复了一点已失的信用。这一件事应该使我们明白社会上已渐渐有了严格的用人标准了;在一个北大老教员主持的学术机关里,若没有一点可靠的成绩,北大的老招牌也不能帮谁寻着工作。

在蔡元培先生主持的中央研究院里,去年我看见傅斯年先生在暑假前几个月就聘定了一个北大国文系将毕业的高材生。今年我又看见他在暑假前几个月就要和清华大学抢一个清华史学系将毕业的高材生。这些事都应该使我们明白,今日的中国社会已不是一张大学文凭就能骗得饭吃的了。拿了文凭而找不着工作的人们,应该要自己反省: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学问,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没有本领?从前在学校挑容易的功课,拥护敷衍的教员,打倒严格的教员,旷课,闹考,带夹带,种种躲懒取巧的手段到此全失了作用。躲懒取巧混来的文凭,在这新兴的严格用人的标准之下,原来只是一张废纸。即使这张文凭能够暂时混得一支饭碗,分得几个钟点,终究是靠不住保不牢的,终究要被后起的优秀人才挤掉的。打不破“铁饭碗”不是父兄的势力,不是阔校长的荐书,也不是同学党派的援引,只是真实的学问与训练。能够如此,才是反省。能够如此反省,方才有救援自己的希望。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七

4、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胡适

9、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

13、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适

14、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胡适

16、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胡适

19、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胡适

21、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胡适

22、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胡适

23、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胡适

27、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

28、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

29、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30、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胡适

35、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胡适

37、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

38、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胡适

40、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胡适

41、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胡适

43、读书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胡适

44、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胡适

48、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49、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胡适

50、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胡适

胡适演讲稿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八

这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

对于“母亲”这一词,我想,应该众人皆知吧,你的母亲也是百般的疼爱你,呵护你,对于你又做了什么让母亲高兴的事?好好的为你的母亲“服务”一会吧!

读到这里时,我的心似乎也颤抖了一下,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我们的要求母亲都会尽力完成。母亲一直都是劳累的。一天有干不完的家务活,还有我们的衣食,她都独自承包,只有晚上睡觉时能休息下,早上还得起早为我们做饭。我们和母亲要钱是,母亲不给的话,我们还气她,起的母亲头疼,这是让我想起来感觉真后悔,我也和老舍一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心痛”!

其实我的母亲没什么文化,他给我的教育确实生命的教育。

读完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如此幸苦,母爱如此伟大。母亲的辛苦都是为了我们,而我们却不会抓紧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大家应该好好想想了。趁母亲还在世上,好好的孝敬她吧!不要像作者一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