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分哪几部分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时间:2023-07-31 11:17:25 作者:曹czj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作报告分哪几部分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提问: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

工作报告分哪几部分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二

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教学的内容是比较简便,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安排了这个环节。我让三位同学上来板演(先用12个圆片摆一摆,再写出算式。每堆6个,分成了()堆)。希望能从中发现错误,并通过讲评来提高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

果然不出所料,一名同学就出现了如下的错误:

每堆6个,分成了(2)堆。

12÷2=6(堆)

我想:这下我可以对症下药,按照教案中的预设进行讲评了。

显然,她已经发现了错误。

在接下去的讲评中,为了不挫伤王雅婷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我就让她自己来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可是,她结结巴巴地说了半天,还是说不清楚。最后,我只得叫另一位同学来说。然后我又从条件跟问题着手,跟学生再说一次应该怎样列式。这样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我觉得,学生对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清晰了。

课后,我认真思考这个简短的教学步骤。我觉得我仍是犯了一个错误,王雅婷同学是否是掌握了,还是一个未知数,应该让另一位同学说完之后,让她再说一说,这样子她的数量才会更加的清楚,同时也应该让其他中下生也说一说,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会比预定的时间长一些,但是我觉得从学生的认识程度来说还是应该这样子处理的。

工作报告分哪几部分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三

1、板书书写要加强,设计上应把读作、含义板书上,除号用红笔标注下,这样能更醒目些。

2、情境导入时我的语言没有跟上课件的节拍,而且关键的分12个竹笋这个前提是后强调的,这样做致使学生思维没有很快的反应过来,处于混沌状态,没清楚把多少个竹子平均分,导致理解困难,列式费劲。最终说含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在导入的时候找一名同学上前面演示效果会好很多。

3、讲授新课时学生动手操作的还是少,不够充分,小组合作的时间应延长,时间仓促,流于形式,分、写、读在组内没有完成,汇报时应以组为单位,会省时,高效。

4、整堂课习题和小结的时间没有控制好,习题的讲解太过单一,不够多样化,没有梯度,没给学生看图观察和读题的时间和空间。引导的话语还是过于多,怕学生不会,担心学生说错,着急给予提示,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工作报告分哪几部分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四

个人的简历写法要层次分明、简捷明了,突出重点。通常情况下,求职者多采用的是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写作方式。

(1)开始部分包括:标题,姓名,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健康情况,联系地址,求职目标等。

求职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职业目标,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专业所长;兴趣;待遇;能力;学历;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社会习俗(其中兴趣与待遇最为重要)。例如:你一心想学好外语,并且打算在一两年之内出国深造,那么你就可以把旅行社、国际观光宾馆、贸易公司、外事机构、航空公司、进修学院作为优先考虑。对于特别热门、应聘人特别多的职业,选择要谨慎行事。简历中职业目标的写法:工作目标书写讲究简练清楚,最好不要超过四十个字。

(2)中间部分主要陈述个人的求职资格和所具备的能力。

a、专业包括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业余所学的专业及特长;具体所学的课程等;自己所受教育的阶段;体的证明材料、证书等;育背景的陈述,要突出与招聘工作密切相关的论文、证书与培训课程等。

工作报告分哪几部分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提问: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