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教学反思发言稿(实用5篇)

时间:2023-08-28 12:58:05 作者:MJ笔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教学反思发言稿篇一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反思在教育行业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此,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改进。这里,结合上周三我的一节课,谈一下我的反思。

上一节课,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2.4(1)有理数的加法,主要内容是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即算法,利用数轴说明算理,并强调计算分两步骤走。这一节课,主要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即利用运算律进行简算。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回答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算法(有理数加法法则)、算理(利用数轴解释加法法则)、步骤,在回顾完前三条以后,通过类比小学学习加法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本节的研究内容——简算(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这里,我的本意是将学习计算的四部分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掌握学习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也就是“渔”,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即使没有老师引导,学生也能根据基本方法与步骤进行自学。但是,这里我虽然展示了学习计算的四部分,但并没有强调与突出,没有用语言告诉学生这四部分是学习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学生不能认识到其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涉及学习方法的地方,我们必须强调,并引起学生的重视。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是在学生们小学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引入的。这里,我设计提问: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否应用于有理数加法中?如何验证?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下去巡视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观察他们是否真正加入讨论。讨论结束以后,我挑选了两个小组的代表进行了回答。学生们表示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可以应用于有理数加法中的,并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下分别举了好几个例子进行了验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担心回答问题的声音过小,其他同学听不到,便重复并修正了答案。后来在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发现,在堂课上,我的话太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另外,学生其实回答的挺好,只要我语言上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就没有问题。并且,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干脆,这也就导致了整堂课的基调比较平缓,没有起伏,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学习如何循循善诱,如何用干脆利落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进行练习巩固,一共四道计算题,我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想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每个组随机选一位同学爬黑板展示小组讨论以后的答案,将课堂放给学生。但是,这里有一点处理的不好,学生展示完以后,我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位置讲做题方法的思路,我站在讲台上指着。课后与听课老师们交流时,老师们反问我,既然选择放手课堂给学生,为什么不直接让学生在黑板讲呢?的确,既然选择放手课堂给学生们,那么就应该彻底一些,让学生做主讲人,我做一名引导者。

平时我比较喜欢听相声,在工作之前,我总感觉教学跟相声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节奏,比如三分逗七分捧,老师是逗哏的,学生是捧哏的,虽然捧哏的话少,但是作用产生了七成,只有逗哏的和捧哏的配合好了,节奏才能把握好,这段相声才能成功。经过与听课老师们的交流,我发现,教学与相声还是有差别的,教学中,应将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老师反而应该少讲多引导,这一点,在之前我与郑校交流的时候,他也提及过,建议我在课上少说,把机会多留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

这节课我进行了尝试,但是经验不足,还是放给学生的太少,我讲的过多,今后我要吸取经验,好好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新教师,心教师,反思助我成长。

教师教学反思发言稿篇二

20xx年暑假开学,怀揣着做教师的梦想,我走进了xx镇xx小学。那是一个只有一个一年级,只有11名学生的小教学点,没有操场,没有任何现代化教学设备,有的只是一盒粉笔,一块发白的黑板,简陋的三尺讲台和漏雨就掉泥巴的教室。望着空荡的校园,看着孩子们纯朴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有的只是我这个刚登上讲台的小老师。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心田,用我自己的力量去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缺憾。我告诉自己:做百变教师,陪伴孩子金色童年。

农村小学,一年级,11名纯朴的孩子,他们除了质朴,还有着特有的羞涩,胆怯。可以说,我的成长历程与农村的小孩子很少有交集。怎么能让这一双双小手在课堂上高高的举起呢?怎么能让孩子见了我,见了陌生的师长也能张开嘴大声的讲话?怎能让孩子们自信起来?这成了初登讲台的我急待解决的第一个课题。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开始尝试着走进孩子们。我从家里拿来跳绳,皮筋,呼啦圈,下课了我来不及喝水休息叫上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不小心跳错了,我和学生们一样接受惩罚。如果哪个孩子表现出色,我还会精心为孩子们准备漂亮的铅笔作为奖品,渐渐地孩子们的心和我更亲近了,一次次地课下的开怀大笑换来了课堂上高高的举手,灵动的表达,规范的书写!

心里的距离拉近了,生活的难题也急待解决。学校里没有井,没有水,我和孩子们用水就只能到邻近的老乡家里用大水桶提,每天我都要赶着下课时间往返两次去提水,胳膊酸了,换换,衣服鞋子湿了,换换,但我必须得保证孩子们有水喝。虽然,我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我是孩子们眼里的老师,我要像妈妈一样疼爱他们。冬天,学校里没有取暖设施,只能自己生火。看着孩子们冻僵的小手小脸,我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学习生炉子,只要孩子们的身体暖了,苦点儿,累点儿,但我的心也暖了。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时提醒着我。记得有一次,孩子们拿了几个红色桑葚塞到我嘴里,问我:“甜不甜?”我高兴地点点头:“很好吃,在哪儿找的?”他们洋洋得意地说:“学校外面的桑树上!”我立刻严肃起来:“不许随便摘人家的东西!那是大叔大妈们辛辛苦苦种的!我们怎能随便摘呢?”“恩,知道了,老师别生气,我们错了。”他们都低下了头。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温和地说:“老师不生气,我们要记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回去准备上课吧!”孩子们乖乖地上座了!虽然,我们的小教学点只有11个孩子,虽然,我会想姐姐一样陪他们玩耍,像妈妈们一样疼爱他们,但我也必须担当着教师的职责,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好知识基础,奠定好生命的底色。

教育的路上,我是小字辈儿,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在这里我愿意说句藏在心底的话:为了更多地孩子健康成长,我甘做百变教师,陪伴孩子们的金色童年!

谢谢大家!

20xx年5月

教师教学反思发言稿篇三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在第10周进行了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的最主要目的是诊断: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诊断在“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诊断在“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我给同学们提出下面的建议:

第一,重视考后反思,重视错题积累。为什么要反思呢,哪些题目做对了,哪些题目做错了,正是你前期学习效果的一种展示。通过不断回头看,找到学习的漏洞,修补好漏洞,才能取得好成绩。同时,我们尤其应该关注错题,把错题收集齐、按知识点整理好、解决错题背后的知识缺漏,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尤其是对于我们初三的同学而言,这个习惯是很重要的。自20xx年开始,中考强调与高考接轨、与高中衔接,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做到不断反思、举一反三就显得很重要了。

第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上课不认真听,课后靠补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课堂上,老师将会详细讲解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而这些在补习结构是不可能的。认真上好课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动眼,阅读课本,聚焦黑板;动耳,聆听老师讲解,聆听同学分享;动嘴,就关键问题与同学与老师讨论;动手,做好笔记,积极演算,积极练习;动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五个方面相互想成,动脑是关键。

同学们,本学期期末考试将在19周进行,我们将与xx区30多所初级中学的同学同台竞技,一较高下。在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是我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法宝之一。

我的讲话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教学反思发言稿篇四

写点东西,用个特殊的方式。前天我看到一篇演讲,胡适在一九二九年,给毕业的学生的。

一句话,不要抛弃学问。

乘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即为吃饭计,学问是不会辜负人的。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会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会做研究。时间更不是问题。

易卜森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抛弃了自己。

没有天赋没有优势的我或许还有你,却忘了可以积少成多,持之以恒,自我成长。

我在想什么是圈外什么是圈内?我看着,徘徊着,不敢涉足的圈内,终究只会是个很怂的圈外人。我每天学习一点点,一年,两年,十年,暮年,我定是一个专业的圈内人。前者的不断退缩,这些年我倒是做的不错,后者的不断前进,这些年我着实没能坚持。

昨天我走过南校区前面的那条街,叶子落得和去年一样多。时间一年一年,树都努力长了和去年一样多的叶子,落成同样厚度的秋天。我却在拿着没有儿时的记忆和精力做借口,荒废年月。

吸气呼气。

教师教学反思发言稿篇五

最近,广州发生了一起为了“筹钱救母”而绑架人质的案件,在广州打工的重庆兄弟张方述、张方均,闹市持刀劫持女人质。这个被媒体形容为“人间悲剧”的案件,最终以绑架罪分别判处哥哥张方述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xx元,判处弟弟张方均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而结束。然而这个案子却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贫穷不是罪恶,孝道不是犯罪的理由。兄弟俩尽的是孝道,碰的却是法律底线。法律需要彰显公义,需要彰显尊严,更需要给那位被劫持的无辜女人质一个交代。因而,公众可以对其同情,法律不能为其免罪,无论如何,两兄弟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案子虽然判了,两被告人也都表示没有意见,不上诉,但此案留给我们的思考显然还在继续。其实,从事发至今,此案的社会关注度一直不减,孝道和法律如何平衡,为救母而劫持人质,究竟是该轻判还是重判,相关争论依旧热烈。

在上月27日一审开庭时,公诉人出乎意料地为被告人“求情”,在指出“为了给被害人一个公道,维护法律的公正,两被告人应该受到惩处”的同时,又提出“与一般人犯罪不同,是为尽孝铤而走险,建议轻判”。从法院的判决来看,显然采纳了公诉人的建议,对兄弟俩作出了轻判。而且,法院的轻判似乎与社会上的一些议论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少人都为兄弟俩救母的孝心所感动,为之同情,而忽视他们劫持人质的`犯罪行为,给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影响。

法律本身就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以铁律严规惩罚有过错者,寄望他们在法律面前重新做人;另一方面也具有警示和震慑的作用,以消除那些试图实现恶念的潜在者。虽然法律也讲究宽严相济,但过度的宽容很容易让法律失去应有的惩戒作用。就此案而言,法律的判决可谓是相当的宽容,但这种善意的宽容会否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恐怕还很难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诚然,张家兄弟的境遇值得同情,但情有可原,法无可恕,为了救母而犯罪,在道德上具有可宽恕性,法律却不能为此而打折。救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通过寻求社会救助,以极端的、可能危害到他人生命安全的方式,是自私,是“愚孝”,法律当以明晰的信号,对此予以制止。这既是给女人质一个公道,也是给社会、给公众一个公道。

社会需要正义,也需要同情,但不能因同情而破坏正义。从许霆案到梁丽案,再到如今的“劫持人质救母案”,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要想正常的公共秩序不受影响,法律当该严则严,而不能摇摆飘忽。

谢谢大家!